錦 濤 太 極 拳 會



主頁 李錦濤師傅 太極班教授內容 資深學員 拳會活動 參考資料 相關資料 Peng's Memorial Alice's Memorial Gail's Memorial

 

太極拳與健康

本網站所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醫學意見, 或 對治療某種疾病提出建議。學習太極拳應追隨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若自行練習, 如有不當,缺乏老師指正,可能對身體做成傷害。


太極拳運動養生漫談 - 李錦濤師傅

這是李錦濤師傅於2015年5月21日假基督教培英中心主講「太極拳運動養生漫談」之錄影,全長87分鐘,以廣東話進行。

Tai Chi Chuan for Health

回頁首

 

太極拳是什麼?它對于人類的健康有什麼貢獻?

我們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明白太極拳是什麼?太極拳是中國先哲所創造的一種運動:它是一種天人合一的運動,是一種以科學養命、哲學養生的運動,也是一種舒筋活血,保健衛生、祛病延年,適合男女老幼各階層輕鬆柔和的優良運動,與其他的各種運動大大不同。 

其他的運動,大多偏重於局部或肢體性,使用全身拙力,或鼓著一口後天的濁氣,盲沖猛撞,拼命爭光,大抵都以競技或奪取為目的。運動之後,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致週身細胞損傷甚多,一旦停止之後,疲勞已達極點。所謂「過速則傷氣,努力則傷血,氣血兩傷,則有危害身體的健康。」故一般的運動員,大部份到三十歲左右就要退休了。因此這類運動,是不適宜於老年、孕婦和疾患者的運動。

太極拳的運動是與宇宙大自然合為一體的運動,有陰有陽,柔中寓剛,它的運轉,完全順著宇宙自然的軌道和規律,動靜有常,如海洋波濤的自然起伏,一動則無有不動,真所謂:「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美不勝收」。這是無論男女老幼及疾患者都適宜的運動。運動的時候,週身似有汗而不流汗,一股暖流,由內而外,遍布週身而通達神經系統的末梢,全身皮膚上有如小蟻爬行,面上好像有蜘蛛罩着,停止之後,神怡氣爽,精神倍增,誠生活中一大享受,祛病延年的仙丹。

中國先哲創造太極拳,是本著太極圖之形而構成,依照「易經」中「理、氣、象」的意義而創作,朱子所謂:「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豈能出於理、氣、象」乎。

甚麼是「理」、「氣」、「象」呢?

「理」就是玄理,乃太極之功。

「氣」就是氣勢,乃太極之法。

「象」就是形象,乃太極之形。

學者如能先習太極之「形」,再悟太極之「法」,後修太極之「功」,則「保健衛生、祛病延年」之道得矣。按太極圖的形狀是圓的,中含陰陽二魚,因此太極拳的外形,每個動作都具圓形,乃取法於太極,太極圖中的「陰陽二魚」乃代表宇宙間「陰陽二氣」,陰屬柔,陽屬剛,就是太極拳剛柔運用的妙處。

太極原由「無極」而生,宇宙初開,渾渾噩噩,混然一氣是謂無極,然後由「無極」而生「太極」,由太極而生「兩儀」分陰陽,由「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寓「五行」生萬物,動靜消長,生生不息。所以說,太極是宇宙一切的原動力。中國太極拳就是根據這個道理演變而來的。太極的功,由「無」練到「有」,再有「有」練到「無」,隠隱若若,氣力似有似無,登峰造極,進入神化境界,使人看不出手法,辨不出身形,旋迴繞蕩,忽隱忽現,瀟灑脫俗,渾然忘我,這就是世人所響往的中國太極拳。

 

轉載自:太極拳與現代人生研討會小冊子, 1996 , 10。

回頁首

膝痛 - 梁立勳

膝蓋有點不自在,已不是近年的事。朋友知我愛打太極拳,不期然想到打太極拳會引至膝痛?確有不少中、老年的初學太極者,上不到一兩課便有膝痛感,但出了問題,總不能從單方面來判斷,說練太極拳是導致膝痛的原因。

練太極拳不得法,一如其他的體育運動,會增加膝蓋受傷的機會。人的膝關節只可以向後屈伸,不能向左右扭轉,如果膝關節長期過度受壓,又不時向左右扭轉,便很容易受傷。太極拳入門有不少基本要求,與膝蓋有關的,是任何情況下都要膝蓋對腳尖,這樣身體重量不會壓在膝蓋上,而沿著小腿,下至腳板,壓在地上。還有膝蓋不能過腳尖,在弓步前腿下坐屈膝時,若膝蓋過了腳尖,令大腿與小腿後面的曲角小於九十度,重量會壓在膝蓋,不能傳到地上。另外,太極拳有不少撇腳的動作,如當腳外或內撇時,膝蓋先轉動,腳尖後轉動,這使膝蓋橫向受力,容易造成慢性損傷。所以在撇腳時要分清虛實,譬如要撇左腳,先站穩右腳,右腳成了受重量的實腳,而左腳是不受重量的虛腳,這樣撇腳沒多少壓力;還有撇腳時以腰帶動,主導在胯,整條腿一起轉,不會出現先膝後腳尖,或先腳尖後膝的橫向扭傷問題。若串成口訣是「膝蓋對腳尖,無過寧不及;分清虛實,撇腳用胯轉」。

如果遵循上述的方法去練,有膝痛已不是出自太極拳本身的問題了。例如身體過重,膝蓋早已壓傷了,做大部份運動也會感到膝痛;又如有O型或X型腿的人,較容易感到膝痛,在走步下坐時,前者膝左側壓力增加,後者則在膝右側,不利於膝蓋。我常提醒初學太極拳的朋友:太極拳講求自然。甚麼是自然?這因人而異,別人的走步架子很低,不要依樣畫葫蘆跟人比。自己身體質素不如,把架子升高,覺得舒服就可以了。另外,過度鍛煉也會傷膝。正常的組織受到密集的壓力,沒有適當的休息來消化這些壓力,會造成過度使用的傷害。

我膝蓋的問題,出自早年運動過多,又沒意識去保護膝蓋。甚麼長跑、短跑、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全都有我份兒,到察覺到膝蓋出問題時,才把身體的鍛煉集中在太極拳和游泳上。太極拳是世界公認有益身心的運動,簡單的思維方式只會因噎廢食,錯失學習的機會。

轉載自:號角月報 (加西版) 20089月。 溫哥華: 加拿大基督教角聲佈道團。

回頁首

太極拳與健康 - 梁立勳

前些兒卑詩省李錦濤師傅造訪多倫多。有緣相聚,談得投契,話題圍繞著彼此關注的太極拳與健康問題。李師傅多年推廣太極拳,從實踐中累積到不少寶貴的經驗:患柏金遜症的學生練太極拳時從未跌倒過,腰痛體弱的學生病情好轉等例子,不勝枚舉。在傾談中李師傅有幾點提示很值得分享:練太極拳對腦下垂體的運作有良好的影響;太極拳是很好的脊柱運動,脊柱轉動的幅度達三百六十度;人的衰老,從腳開始,練太極拳時意守湧泉穴,有助氣血從腳運行全身,延慢衰老。

為讓初學者聽明白,我嘗試解說一下:腦下垂體形同一顆小紅豆,主宰了全身荷爾蒙分泌。最近國內醫科大學研究證明,太極拳運動對老人的內分泌系統、尤其是下垂體有良好的影響。更有趣的是下垂體的位置與中國傳統養生運動所重視的上丹田位置相同,二者的關係如何?是二是一?有待繼續研究;脊柱是人體的中軸骨骼,支撐身體,有保護和運動等功能,所以脊柱有適當的運動是十分重要。太極拳就是「用脊柱行拳」,先通過頭頸上拔,腰胯鬆沈(虛靈頂勁、氣沈丹田),對拉作用將脊柱的S形彎曲減少,再透過架式的不斷轉動,按摩脊柱周圍的臟腑俞穴,從而達到疏經脉、通氣、養生袪病的效果;意守是指意念活動集中。湧泉是腎經的一個穴道,在腳心的稍前方。練太極拳意守湧泉,可使氣血多一些下行至腳心,再而運行全身,延慢從四肢末梢開始的衰老,但血壓低者不宜用此法。意念其實不是空想,是有物質基礎的。在「想」的過程中產生意念波,想著身體某部分,微血管會膨脹,多些氣血就會往那裡跑。太極拳論中有「意到氣到力到」,理就在此。這是生理的現象,是科學的,萬不要把這現象說玄了。

中華文化幾千年燦爛的積澱,瑰寶實多,能以理性和科學的方式去開發,才是應有的態度。

轉載自:號角月報 (加東版) 20134月。 多倫多: 加拿大基督教角聲佈道團。

回頁首